• 奧西Oce Venlo文洛德廠參訪記

      2011年5月19日,在參觀杜賽道夫Inter Pack包裝展之後,由德國科隆旅次乘坐包車,北行前往荷蘭Oce總部參訪。

      原本在德國與荷蘭邊境要檢查護照,但今在歐盟一體下車子就直接行駛過去,進入荷蘭境內不遠下了高速公路,一路上便有三、四個Oce標誌的工廠,這家擁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的公司,起家於荷蘭Venlo文洛,所以只要在GPS上設定即可找到總部位置,來到Oce公司廠外即見早已為我們升起的一面國旗,很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。

      在海外產品經理接待後,由博物館女導覽員帶領大家前往Oce博物館,博物館外觀看來像一家商店,導覽員說:公司創立於1877年本名並不是Oce,在製作複印、晒藍圖及影印設備之後,於1923年才依荷蘭文改成Oce,在這附近有近十處工廠,另外在瑞士及德國慕尼黑也有大型工廠,此地生產平台噴墨機、影印機為主,慕尼黑則以Color Stream高速捲對捲雷射列表機、Color Jet高速捲對捲噴墨列印機為主。Oce早期是以化學製造為主,因此在進門處有幾袋麻布袋裝有亞麻仁和玉米,他們利用植物性油脂做成「人造奶」的瑪卡琳產品,在市場上反應規模很大並行銷於全世界。

      Oce早在一次大戰之前,就研究有關工程圖的晒製方法,最早是將藍圖紙和半透明手工繪圖密合之後,採用碳精弧光燈做晒製曝光,使手繪半透明原圖上的空白處的塗佈層曝光固化,再把曝光後的藍圖紙拿到氨水(阿摩尼亞)蒸氣中薰顯影,將繪線部份未曝光的感光塗佈去除,形成藍底白線條的工程圖或設計圖稱為「藍圖」,這是一種簡易而有效大量複製工程圖的方式,流行了五、六十年。除了原有氨水薰製顯影藍圖之外,1923年Oce自行研發紫外線曝光,採用光分解方式在底片曝光處呈白色,未曝光處的黑線在晒製、顯影後呈藍色線條,呈現更清楚、更容易明白的陽圖畫面,這種重氨鹽感光劑也用於平版感光印版上,做為早期PS版的一種長效型感光材料。在這些科技支援下Oce的生產分為感光紙的大量塗佈及製造販售。曝光設備製造。藍紙折疊加工設備研發販售。從早期平台式的曝光,甚至於二戰之前,仍須將感光紙與設計稿做平整貼合後,送到太陽光下用最環保、最經濟的方式曝光生產,筆者記得在小時候的1940年代,就有這類須靠天吃飯的生產方式,在有陽光時做得又快又好,當陽光進入烏雲裡就沒戲唱了。而在自動曝光機生產之前,有使用弧光燈做圖樣和藍圖紙曝光,早期是用兩盞燈的方式,接著才有高效率的透明圓筒,以外包方式由機體中央把弧光燈上下吊來、送下,對四面環狀產生等距又高效率曝光,從這一代的手工到自動化,有大筒及輸送氈帶加壓的大尺寸晒藍圖機,Oce在藍圖晒製方面的改善,如Oce 4500、Oce 4800大圖晒藍圖機出現,更驕傲於1960年代,前往美國開拓藍圖機、藍圖感材市場,獲得很大的成功。在晒藍圖機之後,Oce便朝向第三方面的藍圖裁切、折疊及分件工作,所以Oce的研發是很深入,並針對市場的發展做反應。

      以化學品起家,然後用化學感光成像的晒圖,做出完整事業群的奧西Oce公司,早在1954年就介入電磁成像的影印機生產。在展示間的桌面上有一小台Oce 2的電荷成像影印機,因此Oce在影像方面,除有前面所述的感光化學藍圖材料、機器及加工設備之外,另有電荷成像的影印科技,其商用化的時間比美國影印機產業更早,只是規模沒有美國來得大。數年前曾到訪Oce慕尼黑生產線,當時只要提到美國的競爭對手時,他們總是嗤之以鼻,根本看不起,原來是有這一段研發領先上的傲骨。1970年代Oce就發展出工業級影印機,在機器產品結構上可用20年,與多數使用壽命六、七年的影印機的差距相當大,此外,影印機外殼以金屬製造機身,在1970年代也領先同儕。

      1980年代,Oce已把影印機和列表機結合在一起成為數位輸出機,並採用捲筒式供紙的領先技術,但直到1990年代Oce產品才出現於台灣市場。Oce的機器價格較高,是因硬體機械的可靠性、耐用性好,另一方面Oce長期以來,在電子資訊上的研發比較領先之故,如1970年代的CPT資訊站,使用8吋軟碟記憶體及資訊處理。今Oce Prisma的多工流程管理也很好用,而且也不斷的在研究發展下來,因此Oce的列印機也具有強大的功能。

      若說Oce在單張彩色雷射(LED)列表機方面,先有Oce CPS 700型是色粉列印機的另一種發展,到了Oce C900型的彩色雷射列印機,和其他公司有極大的不同,因為所有雷射彩色列印機只有CMYK四色成像,而C900是在CMYK四色之外又加上RGB三色成像及色粉,成為不論一次色CMY的濃色、淡色,全部只有這些色是單色色粉,而C900不論一次色、二次色都只用一次色粉,所以RGB三色不用任何雙色色粉重疊(如黃綠色非純黃、純綠,自然也有一些重疊),可以用黑色做壓抑色或濁度,大幅降低色粉重疊不易轉移疊印之外,色彩穩定性也比較好,在固化時也因大幅降低色粉厚度而效果比較好,但因是七色成像所以列印速度降低近一半的程度。DRUPA 2000年會場上,Oce發表C9000型高速捲對捲高速雷射列印機,他們宣佈往後會往上面添加色數,起先加一色成為雙色、後來又成三色,到2006年春完成CS 10000型四色機,並於台北南港展館首度展出,在亞洲至為轟動,今Oce藍伯斯特總裁當時以副總裁身份前來主持。

      Oce的轉寫皮帶科技,也用在黑白的單張紙列印機上,有極精確的雙面對頁能力,速度達每分鐘212張A4 的高速列印。而今Oce的主要科技是Arizona型大尺寸噴墨機以及高速Jet Stream,它比CS(Color Stream)更高速、更節省成本。而Oce和Konica、Minolta有長久合作關係,像Jet Stream的噴墨頭也採用日本Kyosera京瓷的產品。2010年初日本光機大廠Canon以優渥價格合併Oce公司,也使Konica必須重新佈署歐洲市場。在Oce研發電子成像科技時,在耗材上也遇到很大的挑戰,至今全世界能製造OPC(Organic Photo Conduct)有機光導體也只有四、五家廠家而已,這是能帶電荷及吸附帶電荷色粉的材質,能夠將光的能量來平衡非印紋的電荷,留下印紋部份的正電荷,用以和帶負電荷的碳粉(色粉)吸引,形成可以轉移到紙面或轉寫帶上,再轉到紙面的印紋固態墨,經加熱熔化使粉體燒結並固著在紙面上。

      在此次的說明中,了解Oce公司在研發OPC及研磨成像乾粉過程是十分辛苦,在50多年前的生產線人員,身著防護衣、防護盔甲就如潛水衣並要附有送風管,在高溫40多度相當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工作。如今色粉成像方式,若以175線1%網點才只有14μ大小的網點,5μ色粉要成像也只有幾粒色粉而已,若要以再精細如2μ色粉成像,雖在技術上是可行的,但卻受安全衛生法規的限制,因微塵粒徑小於5μ在吸入人體肺部後,肺部、氣管上的粉塵排除纖毛,無法在掃動中把這些細小的入侵粉塵排出體外,對呼吸道及肺部形成塵土的沉積硬結,妨礙肺的正常換氣功能。在這兩難的情況下,使色粉成像無法能像HP Indigo以水性液態成像的電子墨,可使用更精細的顏料及樹脂媒染體形成更精細的印紋和網點。且在感光鼓、感光板上做OPC光電感應層的塗佈,必須在高溫又危險的環境下工作,若OPC塗佈層較薄較容易工作,但工作成效較不耐久,反之塗佈層材料多,較不易工作卻可保用較長時間。在影印機及數位列印機之後的後處理分冊工作,有一套十分完善的收集器,有的分格、有的用一個像圓柱體橫倒分格,若有30份的影印或數位列印,在第一張印製後即分送進30格中各一張,再印第二張又各送入一張,直到整份印件全送完,便可從30格內逐一抽出已配頁好的影印、列印之印件。

      Oce為大圖輸出的貼心、自動折藍圖機器,至今工程中仍有這些代替人工的大圖輸出折紙機在服務。另外大圖輸出本來使用藍底薰氨水的方式,早在六、七十年前被Oce改成使用光分解的重氮鹽感光劑的白底工程圖,現場更有Oce C600型的915mm寬幅的新一代固體墨噴墨的工程圖噴列機,後面也可以帶有大圖折紙處理系統,只不過C600的原理是脫胎自早期噴蠟的方式,而現在有的使用Latex乳膠,C600最大優勢是不用任何乾燥系統,可以自動冷卻固化附著,而且抗水性比一般水性墨好也十分環保。導覽人員開玩笑的將固態圓型噴墨科技,說成像極了可以吃的巧克力球。博物館上、下的整個展示有一百多年歷史,而介入晒塗產業也有九十年歷史,所有原理開發、耗材生產、機器設備都十分的新進耐用,可見Oce公司做事精神一點也不馬虎。

      在進入1950年代的影印機是執世界牛耳,全金屬製造的Oce 155型影印機,不僅是OA辦公室自動化產品,其工藝和當時電子雕刻製版機是同等級工業級產品,與日本樂達Minolta的合作生產也回到1980年代。相片上也展示1996年Oce慕尼黑廠落成,這是一座有三、四百公頃的巨大廠區,具有現代化生產的工業並採用很多環保措施,為節省能源利用地下的很大空間,運用冬暖夏涼的地底下溫度特性,由地下抽氣來減少夏天冷氣和冬天暖器的消耗。在步出博物館門之際,遇見日本Canon公司數名高級人員也前來參觀,在地球村時代,公司被買來買去也不知花落誰家,是件十分無奈的事。

      參觀完博物館之後,海外行銷經理在一間很氣派的公司餐室招待我們同用午餐,藉此我們向經理表示感謝他的安排,尤其在旗桿上升旗之事十分貼心受用。這位經理向我們表示,他在上高中時,就決定不再進入學術研究的大學之路,卻能在工廠內學到很多生產技術和知識,從而再回大學完成學士學位,一年多前從生產線上調到海外事務部門負責東亞市場,年歲才只有31歲就能獨當一面。反觀台灣教育,父母往往要求兒女至少大學畢業,深怕孩子一旦進入社會後,因出身低而矮人一截將永遠無法往上爬。其實目前的台灣教育,根本沒有教育學生在畢業後,具有實務謀生的技能,往往是修滿學分就可以畢業,而畢業後想求職又沒有做好就業準備,只好再繼續往上考取研究所就讀,讀完碩士又讀博士,最後有一大票失業的博士,因為他們所提出的論文,往往是堆砌出來而不是和現行的實務連結,看到Oce的人員由是廠內出身並能學以致用,對每件事自然就能知之甚詳,就算是不知道的範疇,也能清楚的找出答案,做為解決問題的依據。

      午餐後,我們穿過道路上方的連絡橋,來到總部邊上另一廠區的Wacky Science怪博士工作坊,在五、六十坪大的工作坊裡具備了軟體和硬體設備,有位留著藝術家形象頭髮,自詡為「怪博士」的高大研究者,負責有關平台式工業噴墨機Oce Arizona GT UV噴墨機的各種實驗工作,目前的工作是以Oce最出名的Arizona 350 GT平台噴墨為主。Oce的Arizona是很多元化的產品,日本富士軟片把Arizona噴墨機OEM稱為Acuty 250、350型,配合富士軟片英國Sericol的UV噴墨生產,愛克發也有相似的平台噴墨,而Arizona的噴墨頭可以噴列7pl到42pl大小不同的墨點,且多數採用FM點,是較困難的低dpi數的四色重疊點,其演色及影像解析力佳,列印卻更省墨又快速。四色墨必須全落在同一個成像點上才不會產生錯網現象。Arizona GT也是發展好幾代的情況,有較大的平台、可噴列具有厚度的多種材料,如紙張、自黏紙、卡紙、珍珠板、壓克力、光柵板、紡織品、玻璃、塑膠、木材、石材、金屬板、磁磚等,幾乎多數材料皆可噴列,且可採用捲對捲方式的供料及收料。

      在怪博士工作坊工作的大師,並不是列印出美美好看的噴墨樣張,而是要在列印樣張之外,解決客戶的各方面問題,他拿出貼有十幾張自黏紙產品的板子,使用加熱或噴水方式製造一些外來的苛刻環境,有些小尺寸海報因此產生翹曲不伏貼在板上,從中找出合宜的材料及有變化不能用的不安定材料,以因應噴墨成品黏貼在大海報欄、產品或其他裝飾等各種材料上。現場不只有一個黏性試驗的板子,更有幾個板子也貼有自黏紙的實驗,有的早已翹起、有的仍然完好,代表著不同的黏合能力,這對海報、車體外飾非常重要,尤其是一部外觀美美的車子在貼上外飾後,不久就東一塊西一塊的翹起不平,便毀了數百萬的名車價值。就像中華航空有一年將國花「梅花」放在巨大747飛機的垂直尾翼上,經過幾趟越洋飛行下,梅花便成為一個破碎圖騰的破爛相,為此販售黏紙材料公司,不只要找出在一千多公里高速下更能耐寒的新材料,並賠償不少違約金,可見一個不經意的閃失將會造成非常大的商機和商譽的損失。此外,在黏貼不牢靠情況中,也會發生黏膠和表面媒材脫層現象,也就是上面的紙張或塑膠已脫落下來,下面的黏膠層卻仍附著在被黏的牆板上或車身上,這也是不被允許的,這種殘膠在台北市公車身上,常常因拆下舊廣告後,在車身上留下一條條烏七八黑的黏膠痕,唯一辦法就是再貼上新廣告來遮醜,因為附著於車身的膠在風吹日曬下,已不是原來可以移動拉絲的膠體,而是緊黏在車體上的堅硬固化垃圾,用溶劑也化不開!大師也特別說明,不只要在黏貼時須具有經年的強力附著,在拆除時不僅要表面塑料被剝下來,連同膠體也要一起被剝下來,不要和牆面、車體難分難捨,看來就只是黏貼和拆除兩件事,若是在半天或一天內處理事情簡單,但在半年、一年經日曬雨淋下,仍保有膠體活性也就不容易。

      資料來源:摘錄自印刷人[No.203期]